最低工資漣漪效應 僱主叫苦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11/13 00:10

最後更新: 2017/11/13 00:11

分享:

分享:

最低工資實施多年,已令不少行業難以招聘,其中清潔、保安、飲食業首當其衝,措施的漣漪效應、加上本港失業率低企,令基層工作選擇增加。

有飲食業僱主慨歎,目前是「員工揀你非你揀員工」,他們表現不達標、也要默默忍受,只因有人總好過無人;學者呼籲僱主要加入高增值職位,才能吸引年輕新血入行。

最低工資於2011年開始實施,兩年檢討一次,由最初的28元,加至2013年的30元,2015年加至32.5元,再於今年5月加至34.5元。有中式連鎖食肆負責人慨歎,請人難的問題令他們非常困擾,就算他們服務態度差,也不敢貿然炒人,因不知何時才能請到人頂替。

【延伸閱讀】屋苑紛加管理費 平均6%超通脹

【延伸閱讀】青年長者拒入行 時薪40請人難

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出,最低工資帶出漣漪效應,即使不是收取最低水平工資的勞工,亦會要求加薪,而失業率低企、近乎全民就業下,勞工自然會就辛苦程度選擇工作,例如餐飲業不少洗碗工、清潔工,轉做較舒服的保安;此外,社會普遍教育水平提升,不少青年人拒絕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,例如大學生多不做侍應,若行業想吸新血入行,應加入更多高增值職位。

有勞工團體要求最低工資每年檢討,但麥萃才認為,最低工資按一籃子因素訂出,若單計一年數據,平均值不明確,2年數據才足夠,而一年一檢或對人力市場構成更大壓力,令僱主調整營運成本的時間更短。

【其他熱話】最低工資續兩年一檢 王沛詩指非每個國家都一年一檢

【其他熱話】最低工資漣漪效應消失 後年加薪失業率增?